- 发布日期:2025-02-18 22:43 点击次数:200
编者按:在当今社会,博士生教育的发展规模和趋势一直是高等教育领域备受关注的话题。近年来,我国博士生招生数量的显著增长引发了诸多思考:这种规模的扩大究竟是基于真实的社会需求,还是存在其他因素的推动?今天,一读EDU(yidu_edu)与您分享陈洪捷教授的一篇文章股票配资找哪家好,深入了解博士生教育规模扩张背后的复杂机制,尤其是“需求制造机制”对博士生教育发展的影响。通过对这一问题的剖析,我们或许能够更加清晰地理解博士生教育在现代社会中的定位与价值,以及如何在政策制定中更好地平衡需求与实际能力的匹配。
我国博士生的数量近年来在不断扩大,从2017年到2023年,博士生的招生数量从8万左右上升到15万,几乎翻了一番。那么国家为什么如此大力发展博士生教育,如此大幅度提高博士生的招生名额?答案似乎是显而易见的,这是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广大青年追求知识和能力的需要。正是基于这些现实的需求,博士生的规模就不断地在扩大。
但是,什么是对博士毕业生的 “需求”?这些需求是如何产生的?这些需求在多大程度上是真实的需求?我们应当如何看待这种需求?以下略作讨论。
博士生是教育层级体系的最高端,博士教育所培养的,应该是科学研究部门、管理部门、企业等领域中的高层次人才。如上所述,对博士人才的需求大致来自三个方面:
展开剩余78%第一,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需要高层次的人才,我们可以根据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人才状况以及未来科学技术发展的趋势来确定对博士毕业生的需求数量。关于科学技术领域的博士人才需求,相对来说容易把握,同时也根据国家的科学技术发展战略来判断对博士人才的需求。
第二,社会经济发展对博士人才也提出了一定的需求。随着科学技术进步,各行各业都需要具有博士学历的高层次专业人才。与科学技术领域的人才需求相比,社会经济对博士毕业生的需求通常比较模糊,很少有一个比较明确的参照。有些行业,比如科研密集型的行业可能会对博士毕业生有比较明确的需求。
第三,广大青年人对攻读博士学位的意愿和愿望,显然也是考虑博士生规模的一个因素,这通常表现为报考人数。这种需求与前两种需求不同,不是以特定的任务和岗位为基础的实际需求,而是来自有报考博士条件群体的意愿。而且,随着博士生规模的扩大,这种需求也随之增强。
总体上看,以上三种需求构成了我们发展博士生教育规模的基本依据。但是这三种需求是一种真实、可靠的需求吗?我们可以依据这些需求来制定相关的博士生教育政策吗?
如果我们深入分析,便可发现,在这些我们所熟知的需求背后,其实有一种机制,我们称之为“需求制造机制”。就是说,我们对于博士毕业生的需求在很大程度上其实是人为制造出来的,并非一种客观、真实的需求。
如果一个单位出于提高职员学历水平和提高生产技或管理能力的需要,或者一个部门为了开拓新领域,认定非博士毕业生就不能胜任这些工作,所以在招聘人员时把博士学历定为基本的门槛。这样,招聘市场上对博士生的需求信号就会随之增强。
或某一大学或学院为了达到某种指标要求,决定将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的比例提到某一特定的标准。这一决定就直接推动了对博士毕业生的需求。许多大学为了建设自己的硕士点和博士点,便根据国家关于学位点建设的基本要求,提高博士毕业生在自己学科队伍中的比例。
或者在管理领域,不少部门都认为高层管理人员中应该有更多的博士毕业生,所以在培养队伍和招聘中明显向具有博士学位的候选人倾斜。由此,所有想获得高层次管理岗位的人员就会为了自己未来的升迁机会选择攻读博士,而这各群体的扩大也会直接导致对博士教育的需求。
总之,我们可以观察到,不少的部门和单位通常会基于某种观念来制定培养博士生和招收博士毕业生的规则,而这些规则作为一种制度就制造出了对博士生的需求。应该只是在很少的领域,人们能够对博士人才的需求做出比较客观清晰的判断,而在大多数情况下,我们对于博士数量的需求,其实是由制度制造出来的需求。
在制度制造需求的机制背后,是一种流行的共识,即在现代社会中,基于能够提高人的工作能力,能够提高生产效率,教育越多越好,教育层次越高越好。一个单位工作人员的学历越高,本单位的实力就越高,业绩也会随之而提高;本部门员工中博士毕业生比例越高,部门的素质和能力也就越高,本单位人才层次的高度,决定着单位的层次。一般来讲,这些观念和假设没有问题,但具体到各个单位或部门,情况也许并非如此,因为许多工作与学历层次其实并没有直接的关系。但是这些观念容易导致对博士人才的盲目需求,当然,博士人才的扩大也有利于提高自己单位的声誉和合法性。
总之,我们可以看到,不同部门和单位对博士生的需求,其实在很大程度上是制度本身的产物,是制度制造的结果。制度基于某种关于博士生需求的观念,制定了培养博士和聘用博士毕业生的规则,而这些规则又导致了对博士毕业生的需求。这种所谓需求一方面印证了制度的设计理念,另一方面又表现为一种现实存在。制度的基础理念与制度的结果,在很大程度上是一个闭环,相互推动,相互印证。
可以说,被制造的需求,通常是一种政策话语,既是一种客观存在,也并非一种客观的存在,我们需要对此保持冷静的态度。
来源:博士生培养
声明:推文基于更好更多传递信息之目的,不代表一读EDU观点和立场,如有疏漏及不足之处,请随时指正。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后台留言,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好消息
如果您希望获取更多教育报告,请使用电脑复制以下链接至浏览器,注册登录 "方略教育研究与院校治理工作台",免费下载近 300份教育报告、专家ppt(需使用电脑)
如果您愿意分享或反馈试用体验,请添加一读君微信(edu_yidu),您将有机会获取价值298元高级会员账号。
更多阅读
·教育报告、学术论坛精选PPT、访谈原文等资料等分享
·教育统计数据分析
·高校国际化
·高校数字化转型股票配资找哪家好
- 炒股配资炒股配资 美关税影响市场情绪,伦敦铜价回落,花旗警告未来三个月或跌至8500美元2025-02-22
- 融资融券杠杆比例 太平洋人寿2025年1月保费收入495.75亿元 同比增长10.3%2025-02-21
- 51配资app下载 特朗普发声:“与我无关,怪拜登”2025-02-20
- 杠杆证券资料 (文化中国行)安徽姜寨:“搜神热”吸引游客寻找姜子牙文化2025-02-19
- 股票配资找哪家好 陈洪捷丨制造需求:关于博士生规模的思考2025-02-18
- 真实配资平台 沈阳和平湾新春灯会:点亮梦幻沈城的璀璨之光2025-0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