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白洋淀一个农村小孩到苏联医学副博士,从一个普通的眼科医生到核辐射防护的专家,王鹤滨爷爷经历了传奇般的94年。
在他逝世后,他的长孙子王一深切地怀念起爷爷:王鹤滨在24岁时,已经是毛主席的贴身保健医生和秘书,和毛主席相处了5年时光,这段特别的经历让王鹤滨爷爷终身难忘。
从白洋淀里走出来的医生
时间回到1924年的白洋淀,一个普通甚至有些贫穷的家庭,父亲做长工,母亲织苇席,他们曾生育了6个孩子,最后只有3个活了下来,而王鹤滨就是这个家里的老六。
哪怕家里已经穷得揭不开锅,老父亲还是坚持让王鹤滨念书,而他也没让老父亲失望,学习非常努力,成绩在班上名列前茅。
后来,抗日战争全面爆发,贺龙领导的八路军在白洋淀一带抗击日本侵略者。担任儿童团副团长的王鹤滨一开始是站岗放哨,后来还担任过勤务员、书记员,积极参加抗日工作。
17岁那年,王鹤滨进入了晋察冀白求恩学校学习,正式开展了他的医学生涯,两年后,就到了解放区最高医学学府-延安中国医科大学学习。在这几年的求学生涯里,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共产党人。
在这里,他第一次见到了敬爱的毛主席。那是1943年的初秋,正当大家都在窑洞复习功课时,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让整个学校沸腾起来了:毛主席来啦!
学校领导马上安排学生到大礼堂听毛泽东讲话,而王鹤滨非常幸运坐在了第一排,和毛泽东仅隔了一个讲台桌。他非常认真地聆听毛泽东的讲话,生怕漏掉了一句话、一个字。
同时他发现了一个让他一辈子都忘不了的细节:毛泽东虽然穿着与其他战士一样褪色的灰色军装,但是毛泽东穿的那条军裤,两边膝盖都打了长方形的大补丁。尽管都是灰色,但还是能看得出来。
这时候的王鹤滨肯定没想到,这位伟人能做到一生都那么俭朴,而当他做了毛泽东的保健医生后,也因为主席的俭朴而发生了很多动人的故事。
此后,王鹤滨继续刻苦学习,1944年当选全校模范学生,次年春天还没毕业的他就当上了住院医生。那一年的秋天,他以优异成绩毕业,调到了中共中央军委卫生部医政科工作,而且还担任中央门诊部唯一的一位眼科医生。
不久之后,他以眼科医生的身份,再次见到了毛主席。那是1946年初夏的一天,负责中央领导保健工作的傅连暲带着王鹤滨去王家坪,这次的任务是给毛主席检查眼睛。他们来到一个简朴的平房,和江青汇报过后,傅连暲带着王鹤滨直奔毛主席的房间。
这时候,毛主席还在伏案工作,不知道傅连暲要来访。傅连暲连忙向毛主席说明来意,王鹤滨这才知道,原来是傅连暲用了“突然袭击”的方法,好让工作非常繁忙的毛主席配合做检查。
傅连暲介绍过王鹤滨之后,检查就开始了。毛主席的眼睛除了有轻度近视之外,其他并无大概,当问到毛主席是否需要配眼镜时,他和蔼地回答:“看东西不碍事,不要配眼镜了。”
这两次经历,让王鹤滨认识到一个不一样的毛主席,原来毛主席并不是高高在上、遥不可及的,而是一个勤俭朴素、平易近人,时刻心系工作的革命家。
和毛主席相处的点点滴滴
(一)小伙子来做主席的保健医生
时间静静来到了1949年8月,离上一次见毛主席已经过去了3年,王鹤滨仍旧是一名医生,还出任香山门诊部支部书记兼副主任。
在这个月的某天,一位中央的领导-罗道让找到了王鹤滨,并且告诉他:“鹤滨同志,上级决定派你到中南海去做毛主席的保健医生,叫我与你谈谈,看你有什么意见?”
王鹤滨一下子紧张起来,虽说他从参加抗日战争开始,已经有差不多10年的工作经验,但是做毛主席的保健医生,是责任重大的政治任务,单位里也有其他经验更老道的前辈,为什么会选上了他?他这样一个20来岁的小伙子能胜任吗?
尽管他也有些忐忑不安,但是能够照顾毛主席健康是个非常难得的机会,王鹤滨肯定不会推迟的,他回答说:“我去,但怕做不好!”
罗道让看着这个紧张的年轻人,便鼓励他说:“去吧!在毛主席身边工作是个极好的学习机会,只要踏踏实实兢兢业业地工作,就一定会把这一重要任务完成得很好。”
当天,王鹤滨就前往傅连暲办公室,傅连暲对他说了这样一番话:
“鹤滨同志,派你去给毛主席做保健医生,责任重大,出不得半点差错。工作中不能粗枝大叶,遇到问题要多和我联系、商量。目前,担任中央首长医疗保健工作的同志还很少,你还得要兼管其他几位书记的保健工作,以后再配备人员。”
紧接着就交代任务,连工作方法和工作作风都交代得一清二楚,好让王鹤滨尽快上手工作。傅连暲写了封介绍信给王鹤滨,并语重心长地嘱咐他:“鹤滨同志,你是派到毛主席身边担任保健工作的第三位医生。希望你好好工作。”
王鹤滨带着傅连暲的介绍信,一个人来到中南海菊香书屋。毛主席看完信,就和王鹤滨说道:“好!王医生,欢迎你到我这里来工作。我现在要去开会,以后我有事就找你。”并亲切地和王鹤滨握了握手。就这样,王鹤滨顺利担任了毛主席的第三任保健医生。
他们这次会面的时间不长,也没什么曲折离奇、波澜起伏,看起来就是平平淡淡的见个面。但是在此之前,中央已经做过很多工作,确定王鹤滨能担此重任才给他下达任务的。王鹤滨从小就是在人民群众中长大,一直为革命事业默默奉献,经得起严格的审查。
而且在学习和工作过程中,王鹤滨都极度认真,成绩优异,技术精湛,在父母都不是读书人的情况下,靠自己的努力,从穷小子到中央眼科医生再到毛主席的保健医生,他所付出的努力比普通人多得多。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王鹤滨开始了忙碌的工作。建国初期,我国的卫生系统并未像今天那样完善,所以王鹤滨要身兼多职,一方面照顾毛主席的健康,同时也要关注其他的中央领导。而且学无止境,在空闲的时间,他还要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
(二)难忘的“夕餐秋菊之落英”
日子一天天地过去,总会有那么几件事,值得让王鹤滨终身回忆。
王鹤滨担任毛主席的保健医生已经一段时间了,和毛主席也有些熟络,没开始那么拘谨。在朝夕相处的过程中,他也体会到毛主席的工作有多繁重。
刚开始他还催促毛主席要早点休息,不要那么严重地熬夜。直到毛主席有点生气地说“你又来了,这工作放不下,我去睡觉,谁来替我办!啊?”王鹤滨这才不再催促他休息,只能从其他方面来弥补睡眠不足的问题。
那是一个1949年的初冬夜晚,值班卫士通知王鹤滨:毛主席邀请他去菊香书屋吃饭,用以前的话来说,那叫“陪饭”。
王鹤滨应了声“好”便出门去。那时候新中国已经成立,人民当家作主,百废待兴,日子也比战乱的时候好了不少,人民起码能吃上一顿热腾腾的饭,街上都飘来了饭菜香了。
王鹤滨来到菊香书屋见了毛主席,不出他所料,这顿晚餐是毛主席的第一顿饭,毛主席昨晚又通宵达旦在工作。
此时,火锅已经冒着热腾腾的蒸汽,在初冬里显得格外舒服,而桌子上,只有4个菜,一小盘猪肉,几款蔬菜。这对于熟悉毛主席生活的人来说,并不意外,毛主席是出了名的俭朴,王鹤滨从第一次见毛主席的时候-毛主席穿的补丁军裤就知道了。
但出乎意料的是,桌上还有一碟洁白的菊花花瓣。这菊花又不成朵的摆饰品,摘下来的花瓣也不是制成点心或者茶饮,那这碟菊花瓣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这时,毛主席走进来,看到满腹疑惑的王鹤滨说道:“我们不赏花了,来吃花吧!”不试一下还真不知道,菊花瓣一烫就变软,热乎乎的花瓣含在嘴里,一下子就暖和起来,独特的微苦下糅合满口的清香,这可是一般蔬菜没有的风味。王鹤滨一边吃一边点点头。
而这菊花瓣不仅味道独特,而且还别有深意。毛主席慢慢向王鹤滨解释到:“你知道屈原吧,他就是‘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看来,那个时候吃菊花算是清贫之举了。咱们也来个‘夕餐秋菊之落英’。”
那晚毛主席很放松,也因为打火锅和王鹤滨一起起吃饭而休息得更久一点了。
(三)59岁的生日与两碗清汤面
1952年12月26日,毛主席让卫士通知王鹤滨,邀请他过来一起吃午饭。桌上的饭菜一色湖南口味:酱菜、辣椒、腐乳和酱牛肉,另外还有两个不常见的食物:两碗清汤面和两杯葡萄酒。
要知道王鹤滨对毛主席的饮食习惯几乎是了如指掌:毛主席习惯了吃“门前菜”(离自己近的那碟菜),喜欢吃湖南辣味腐乳,炒辣椒,很少吃水果,因为吃水果费时间又会引起牙疼等等。所以对于清汤面和葡萄酒,王鹤滨就像菊花宴一样,也是没什么头绪,充满了疑问。
这时毛主席出来了,招呼王鹤滨一起吃饭。一坐下来,毛主席就举起酒杯:“王医生,来,干杯!今天是我的生日。”说完便一饮而尽。王鹤滨这才恍然大悟,原来今天是毛主席的59岁生日,他也连忙端起酒杯,说:“祝主席身体健康!长寿!”
毛主席又小酌了一口葡萄酒,说:“王医生,咱们不祝寿,但是可以吃清汤面,是吧?”看来,毛主席是打算用清汤面当做寻常人家的“长寿面”,从形式上为自己忙碌的生活增加一点趣味。
其实,毛主席对于自己生日不太重视,既觉得做寿不会使人长寿,也知道世上本就没有万寿无疆的道理。早在毛主席50岁的时候,有人提议给毛主席贺寿,但是毛主席拒绝了。但他对其他老同志的生辰却记挂在心,会热情为他们祝寿。
所以,王鹤滨这次的生日陪饭,算是相当特别的一次了。
王鹤滨三次辞职与毛主席的挽留
从1949年夏天,王鹤滨担任了毛主席的保健医生之后,王鹤滨一直勤勤恳恳,尽心尽力地为毛主席服务。5年时间,他也从一个初出茅庐的年轻小伙成长为一个更加经验丰富的医生,与毛主席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可惜,天下无不散之筵席,1954年,王鹤滨还是提出辞职,理由也很充分:他想前往苏联留学深造。确实,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而且医学技术日新月异,对于一个有追求的青年人来说,适时去进修是提升自我的好途径。
其实在他担任保健医生的时候,发生过一件事情,让他有所触动。当时,周总理经常会少量流鼻血,请了王鹤滨过去做检查,其实问题也不是很严重,周总理鼻中隔的黏膜上,有麦粒大小的浅表性溃疡面。
当时他提出了一个办法:用硝酸银轻轻地腐蚀一下,以促进溃疡面的愈合。周总理是同意了,但是另外两位老前辈却不赞成这样做,毕竟还是有风险的。当时的这个事情,就在王鹤滨心中种下了一个小苗子。如果他有更好的办法,周总理就不用被这种小病困扰了。
话说回来,毛主席实在不舍得是王鹤滨离开,两次都以“我需要你在我这里工作”为理由拒绝了王鹤滨的请求。直到第三次,毛主席见王鹤滨言辞恳切,去进修的决心很大,只好同意了他的请求。
在王鹤滨出发前的某天,毛主席专门请王鹤滨到中南海一趟。毛主席一见到王鹤滨,就像往常一样聊聊天,问他:“王医生,要出国学习了,去多久呀?”王
鹤滨计划要用上6年时间。毛主席一听,有些沉默,“时间太长了”。王鹤滨马上心领神会,改口说:“主席,那我就去报考研究生,时间短些,学三年。”
临行之前,王鹤滨还帮毛主席了却了一桩心事:带着烈士后代陈文新去看望毛主席。陈文新和毛主席交谈甚欢,还探讨了农业生产方面的各样话题。临别之际,毛主席邀请陈文新和王鹤滨一起合照,笑着说道:“祝你们学习胜利!”
而直到王鹤滨出发的当天,已经到了北京火车站的时候,毛主席还是想王鹤滨留下来,马上返回中南海,不要出国了。憨直的王鹤滨让前来的同志给毛主席带个口信:“我是留学生团的队长,我不去的话大家都会受影响,所以请转告主席,我已经走了。”
去年,法国有20多家企业跻身“世界500强榜单”,涵盖多个行业。从零售业的巨头家乐福,到奢侈品界的领头羊迪奥公司,再到美妆行业的翘楚欧莱雅,法国品牌以其卓越品质和创新精神在全球市场占据一席之地。而在科技领域,施耐德电气成为法国的一张闪亮名片,其在电气工程与自动化技术方面的成就,让世界见证了法国科技的力量。
于是就登上了火车,出发了。
其实看到这里,我们不禁感叹,毛主席面对离别也会有不舍得的情绪。在王鹤滨和其他生活在毛主席身边的卫士回忆中,我们看到了一位更加立体全面的,更加有生活气息的毛主席。
王鹤滨果然没有辜负毛主席的期待,1954年底他前往苏联开始留学,1958年,他就获得了苏联医学副博士的学位。刚好差不多3年时间。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归国的王鹤滨继续在医疗系统发光发热,之后参与国家的核研究,在核辐射防护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把自己的知识运用在祖国最前沿的科技领域中。20世纪80年代,王鹤滨担任核工业部安防卫生局局长,直至离休。
离休之后,王鹤滨依旧没停下来,而且到了偏远农村做赤脚医生。从人民中来的王鹤滨一直没忘记穷苦的人民,遇到家庭经济非常困难的人家,还不收钱,免费给人看病。年岁渐长,王鹤滨回到北京开了个诊所从医,又帮助了很多被疾病困扰的百姓。
业余时间,王鹤滨爱好书法绘画。这也是深受毛主席影响的,我们都知道毛主席的书法自成一派,别具一格。王鹤滨常常和毛主席相处,耳濡目染,也培养了这门兴趣。
而且王鹤滨并不仅仅把书法绘画当成休闲活动,而是兴趣经营出一番事业,他的书画作品刊载在各类知名的报刊,如人民日报海外版,光明日报,北京日报等,参加过大型书画展并获奖,多次举办个人书画展,能把副业也经营得有声有色。
2008年的秋天联华app下载,这位一生为医学奉献、为毛主席服务了5年、为祖国核工业奋斗的老人离开了这个世界,享年94岁。
发布于:天津市